《沉默呼聲》徵文|學生組前三名

第一名|林彥屏_臺中教育大學

《沉默呼聲》電影欣賞心得

一部讓我在電影院五刷的電影!一部看了再看還是感動落淚的電影! 隨著觀影次數 的增加,更能看見許多導演悉心安排的橋段,更加的為電影中的主角感到欽佩!每次看完電影都會深深的思考,我們可以為自己堅守的理念和信仰犧牲多少?

看到王博宇拖著行李對著高樓上的老師深深一鞠躬道別;看到郭霞明知被非法逮捕後會發生什麼事依然一個肯定的眼神,願意揭露真相 看到董軍被抓、綁在椅子上被電擊逼迫,依然咬緊牙關不願出賣朋友 !對照著同時的王博宇老婆帶著女兒獨自離開,他得一個人擔心夥伴、煎熬著默默落淚、一邊焊接好隔天需要的工具的心情; 最後,王博宇犧牲自己引開壞人來幫助記者和郭霞逃出魔掌,當他被壓制在地、又看到郭霞順利脫身時,痛苦的表情中露出的一抹欣慰的 微笑! 一幕幕都是如此的令人心碎~

看著劇情裡的師生情、友情、愛情、親情和正義之間的拉扯!想著如果是自己,在那樣被迫害而流離失所的生活裡到底能不能堅持下去 、 繼續為正義發聲?

看著學生為了正義、有可能犧牲生命,若是身為老師的我, 要不要昧著良心阻止學生?不阻止他去, 很有可能就永遠的失去這名優秀的學生 ,有可能要重新經歷跟當年悔恨一輩子沒有攔住兒子去參加六四學運參加六四學運,因此,因此失去失去兒子一樣的痛!可是,攔住了學生或許兒子一樣的痛!可是,攔住了學生或許就就成了成了學生懊悔一輩子而痛恨學生懊悔一輩子而痛恨的對象的對象!!此時到底此時到底該不該攔住學生?該不該攔住學生?

如果為了自己的學業,被師長要求需要公然說謊、 向不知情的民眾抹黑自己最好的同學,才能繼續在頂尖學府裡求學、才能有著大家羨慕的學歷以及璀璨未來,我有沒有勇氣揭發來自師長的無理要求!並且有可能過著或許再也找不到好工作、讓父母失望的生活?

更甚者,如果我的另一半為了正義要走上街頭,我得獨自扶養孩子長大 、而且要面對無止境的擔心害怕失去他的壓力,我會不會阻擋他追尋自己的理念?只為了能夠和我 平安幸福的共渡一生?

好多好難的人生抉擇、看得我沈默落淚,看完電影靜靜地想著這些對我來說只是假設的問題時, 不可置信的是,以為只是電影情節的故事,卻是真實上演的人生經歷,而且很多的情節到現今都還正在中共的統治下發生!

在這些像是道德兩難的情境 問題中,好像都因著每個角色的立場不同,而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像是沒有對錯的答案。可是,靜下心來想一想,難道沒有一個準則或是真理可以貫穿所有的決定嗎?想著劇中人物的決定,忽然理解了為什麼劇中主角就算失去生命也要維護自己的信仰與信念!因為一個良善的信仰就像一個 一生追尋的目標、懂了待人處事的原則、有個明辨是非的標準,人生就不會隨波逐流 、 人云亦云!這樣的信念,也就會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不至於因為利益而偏離正軌~劇中的主角用他們的生命故事來告訴我們堅持信念的重要 性。然而在許多的誘惑面前,我們是否能夠像《沉默呼聲》中的主角般勇敢與堅持?

是一部令人深思許久的好電影~感謝導演的用心、感謝演員的精湛演出、感謝 放映電影的戲院和所有人的勇氣! 讓我們欣賞了一部這麼感人又可以思考許多人生意義的電影!

第二名|沈思岑_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沉默呼聲》電影欣賞心得

原本只是想蹭一場免費的電影來放鬆身心,沒想到我會拖著極其沉重的腳步走出電影院。心疼、酸澀、彆屈、惋惜……百感交集,尤其裡面的兩對主角都是和我差不多年紀的大學生而已,更讓我感到心有戚戚焉,為了自己堅信的真、善、美的理念,為了捍衛內心的正義,卻接連賠上學位、自由、身體,甚至……還犧牲了寶貴的性命,他們是如此的年輕!正值二十出頭歲的青春年華,卻如璀璨的煙花般,用盡全力的燃燒、發光,在一瞬間的耀眼後,迅速地殞落、歸為虛無,雖然因為有國際記者丹尼爾的不屈不撓,成功地讓世界注意到了中國有如此迫害人權之情事、還有王博宇這個努力抗爭的小伙子,但更多不願彎腰的傲骨,卻被這兇殘暴力的政權吞噬的屍骨無存,曾經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都被霸道地抹去,無數抗爭的英魂只能悲憤懊喪地深潛在地底,彷彿船過水無痕一般,卻在我的心湖上激起一圈圈的漣漪,隨著時間的發酵陳釀,漣漪逐漸擴張變成了洶湧的滔天巨浪,不斷地震撼著我的內心。我不停地在反問自己,面對不公不義之事,我有那樣挺身而出、對抗體制的勇氣嗎?

整部電影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主角們被酷刑凌虐致死的畫面,太懾人心魂了,我全程是捂著嘴看完的,因為不這麼做我可能就驚呼出聲了。我很好奇,如果這群主角們知道未來他們將必須面對如此殘酷的考驗,他們會後悔他們當初所做的決定嗎?明知道這就是一場蚍蜉撼樹、以卵擊石的鬥爭,面對一個僵化保守的龐大體制,個體的力量顯得多麼渺小而微不足道!如小蝦米對上大鯨魚般地懸殊實力,一趟彷彿永無止境、望不著終點的征途,參與抗爭,好像墜入深不見底的闃黑深淵,在他們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依舊不知道盡頭的結局會是什麼,該是多麼堅毅的意志才能這樣堅持下去!

我想到之前曾在網路上看過的一段話,是來自某塊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上的懺悔詩:「起初,納粹抓共產黨人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當他們抓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當他們抓工會成員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當他們抓猶太人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最後當他們來抓我時,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一個人能有多大的影響力?王博宇在慷慨就義前的表情是如此的平靜卻又堅毅,他再也見不到他敬愛的父母和老師,他再也沒有機會和他摯愛的妻兒說說話,該說他傻嗎?清大的學生會那麼不知變通嗎?那是他深知沉默的代價,沉默,是對不義的縱容,是謊言的幫凶。沉默無法明哲保身,當沒有人再願意站出來說真話,再沒有人知道真相為何,那就是沉默的代價。我很慶幸我身處在言論、宗教、新聞自由開放的台灣,我不知道未來我會不會有可能面臨到和主角群類似的處境,但我相信這部電影會一直在我的心中提醒著我,未來,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惡勢力或是不正義,我都能鼓起勇氣,不再旁觀,不再沉默。

第二名|賴彥丞_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致自由:暴政終將有垮台的一天

二○二二年上半年,我參加了一場電影《時代革命》的包場活動,看到幾年前中共對香港反送中民主抗爭的血腥鎮壓,也欽佩港人們無懼獨裁而勇於追求民主自由的意志;同年下半年,我同樣有幸能參加本片《沉默呼聲》的「企業贊助大專以上學生觀影」活動,看到上世紀末中共對中國法輪功學員的殘酷迫害,更敬佩學員們無懼暴政而挺身傳播真相的決心。

作為關心公共事務乃至願以實際行動捍衛自由人權的公民,筆者本身參加過不少社會運動,也積極觀看國內外各類講述民主奮鬥與抗爭的電影,比如有關國內白色恐怖時期歷史的《超級大國民》、《返校》、《流麻溝十五號》,或是有關韓國軍事獨裁政權時期歷史的《華麗的假期》、《正義辯護人》、《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而今天的台灣與韓國,在民主前輩的衝撞甚至犧牲下,早已走出極權高壓而實踐自由民主,過往專制政權炮製的冤錯假案也逐一被平反;然《沉默呼聲》所述的中國,至今仍被中共的鐵幕所箝制,致使該片無法在中國拍攝與上映。

《沉默呼聲》的許多角色背景都得到出色且具體地刻劃,片中的四位北京清華學子之校園生活,頗令同為大學生的我很有感,只是每當我反思如今的自己可以呼吸自由的空氣而享受言論與集會之保障,但片中的學生們卻要活在極權陰影而終遭政治迫害,而片中的酷刑情節看似是發生在異地卻其實也是台灣在威權時代的高壓縮影,種種都令我不禁感嘆民主人權絕非從天而降,當思自由得來不易。

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主角勇於在天橋上迅速掛上布條,寫上為法輪功平反的標語,這不禁讓我聯想到近期中共二十大召開前夕,北京海碇區四通橋上的一位陳抗者掛上「不要謊言要尊嚴,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不做奴才做公民」、「罷課罷工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等標語,兩者都相互輝映出凡人在極權打壓下仍展現出捍衛良知的勇氣。

當主角面對「你一個人能改變的了什麼」的質疑時說:「至少我能不被改變。」這話大大震撼了我的內心,勇敢地堅持良知與真理而不受外力左右,就算只有一個人,也能捍衛那份值得守護的信念,這大概就是《孟子》所謂「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吧!而主角遭受酷刑瀕死時,即便面對中共官員的威逼也不曾動搖,總會使人想起《老子》名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片中的一位西方記者深入獨裁國家紀錄真相與冒險犯難離境的過程,則讓我看到新聞人的敬業,也體認到新聞自由的可貴;被主角一語成讖地預言下場的中共書記,則反映極權體制下就算是權傾一時的官員,其實也非自由人,最終不過是掌權者的棄子而已。

回顧人類歷史,獨裁者想維繫政權都只能用暴力與謊言,但是所有的專制高牆都終將有倒下的一天,當年焚書坑儒的大秦帝國、當年橫掃歐陸的納粹德國、當年雄霸一方的共產蘇聯,而今安在哉?從《沉默呼聲》所述的時空背景回看現在,中共的極權鐵蹄固然還在壓迫中國人民,但是歷史發展的軌跡與邪不勝正的真理仍在告訴我們: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暴政必亡!

第三名|黃木擇_輔仁大學

「我們」的自由課題

「自由」究竟有多珍貴?而究竟是多強韌的價值捍衛精神,可以讓人不計一切冒著生命流逝的風險去追尋、去實踐?電影《沉默呼聲》並沒有照本宣科地生硬答覆這樣的大疑惑,而是採用鏡頭去串連起真實的、活生生的故事與人物,緩緩隨四位學子一路因應外在巨大高壓環境的抉擇,以及細膩的心境歷程,讓電影的畫面以立體的、甚至動人卻帶有事實殘酷意涵的角度,緩緩詮釋大哉問中的生命正義課題。對我來說,隱約得知大國政體為了個人∕集團利益考量去施壓特定眼中釘的認知事實,一樣仍得以隨著故事真實深刻的歷程感受到震撼、拉扯、矛盾、與最後的堅定。

我們理所當然地同意自由、正當程序與法治正義的公正與必要,如同在臺灣的日常,公民自由集會與意見表述好比呼吸一般自然;然套入電影中每位主角面臨的生死抉擇,面對那種掙扎與恐懼,我們是否有第一時間能挺身而出的勇氣呢?外國駐中記者Daniel是否最後終將屈服於當局壓力?王博宇等人是否最終仍無法守候消息曝光於國外媒體的那一天?郭霞是否能熬過不堪的對待與威脅?當這樣的處境落在每一位觀眾個人的抉擇十字路口時,我們彷彿也能感受到那種肩頭的重量、甚至是痛苦。正也因此,在追求正義、真相、自由的決定一刻,我瞧見了生命真正的真與善,那是扛起眾多生靈所無法忍受之負荷,決意為了全世界犧牲的堅韌意志;正也因此,我只有滿滿敬佩與不捨,無論是電影本身的拍攝歷程、或是故事中千萬個受苦的人物原型。

不禁反思台灣的現狀:我們走動在一個自由發聲的街道上,不過只經幾十年的光陰,在每一處城市光亮的角落,仍有白色恐怖時期的傷痛與疤痕存在著;正視「二二八專政的殘酷離我們當下並不遙遠」的事實,步出臺灣近代歷史世界戶外,每踏出新的一步才都屬真正踏實,我想這是電影《沉默呼聲》觀後,給我們最沉重、也最重要的警惕。山雨欲來,遠處有風雷,國際政治間的天氣陰晴充滿詭譎與變化,唯有自身保持預備的心志與心態,才能持續讓正義的價值鳴聲。

正義就是光亮,而身陷囹圄時的爭取與努力不懈,會讓鐵牢有縫隙、會讓光透進來。自由對應的是自己的義務與責任,在正義、生命的議題前保持沉默,固然是人性的誠實的一種展現,但卻也等於是一種助長施壓者、加害者氣焰的暴力。而如何呼召、如何呼聲,我想是一種純粹的信念與意志,將自己的身軀、命運、一切牽掛交托在更高層次的價值論辯上,然後相信:正如影片結尾清華大學學子們的誠然與勇氣,溫暖又無限善意地為自己價值所行動。相信有光,相信世界終有光亮;我們在自身所生活的大地上,無論深處何種高牆或叢林,相信明日曦晨之時,真相的啼聲會叫醒世界!

第三名|張朝宣_政治大學

沉默呼聲–慘痛歷史的反思

本文以三段深刻電影場景以及類比<返校>的反思作為架構。

場景1:王博宇在天橋上幫助法輪功澄清

搭配到最近的時事,中共在召開20大會議前,一位橘衣人在北京高架橋上掛著抗議布條,輔以濃煙當作吸引目光的手段,最後公安在短時間內將其逮捕。暑假看完的電影情節,居然活生生地在獨裁的北京城牆內浮現。說實話一直被華人奉為美德,但是若是涉及到政治,大家便噤若寒蟬。在極權國家,說實話需要多大的勇氣,而又有多少人願意奉行並且捍衛他所堅持的價值?

自由的陽光撒在獨裁國家的土地上,需要用多少鮮血灌溉它?隨著時間推移,人民就會容易安於現狀,合理化一切不合理的行為,舉例像是「中國經濟能快速成長都是托共產黨的福」。而那些願意犧牲自己,在街區遊行、在天橋掛布條的勇士就是為了要點醒大家還身處在危機當中,不能夠忘記我們人民所堅信的自由。這個片段最讓我感動的不是掛布條的勇氣,而是天橋下人民以及網友的稱讚,這還代表著人民是清醒的,對於自由,他們還是有所企盼。

場景2:居民舉報法輪功

很難想像過去深得民心的法輪功,居然有一天也會成為平民舉報的過街老鼠。明明沒有連坐罰制度,為什麼平民,甚至是公安也要昧著良心跟官方一起狼狽為奸,我認為這與漢娜鄂蘭所提出的「平庸之惡」有關。當民眾對於自由的認知有所侷限,又身處在戒備森嚴的極權體制,每個人的認知像魁儡般被掌權者操控。也因此他們做的每個行為,都是無意識或是逼不得已的,就如同二戰時期的納粹軍官,他們若沒有按照指示處死猶太人,則會被視為違反軍令。同理,推回中國的平民,他們經過數年的洗腦,已經習慣了接收中共的思維與指令,自然就會做出舉報的行為,即便舉報對象根本沒有犯下任何錯誤。

場景3:團隊們在大樓中塞信

他們堅信「相信政府謊言是容易的,但總要有人來破除迷思」,所以他們承受著極高的風險與代價,就只是為了要喚起民眾對於法輪功正確的認知。即便這個舉動在他人眼中毫無意義跟成效,但他們奉行自己所相信的事物,並且展開行動,相較於那些盲目隨波逐流的人們,我相信他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人生不需要完成多遠大的夢想,也能達成所謂的人生圓滿。就如同博宇放棄了他的學位,拚命捍衛他的信仰。

類比:返校

返校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不要忘記我們所相信的」以及「活下來」。我們既然無法推翻體制,那就想辦法在這個體制生存,人生是場無限賽局,如果退出了,就永遠沒有希望。在白色恐怖時期的台灣,死亡是最容易的解脫,但人民有責任活下來,將這段故事宇真相告訴下一代,讓他們知道自由的真諦,並且不要重蹈覆轍。

「自由就像空氣,平時無法察覺,但當我們快要窒息時,甚至願意傾家蕩產換來一口氣。」我們要永遠記住這些歷史,這樣當空氣受到威脅時,大家才會團結起來捍衛它,自由才得以繼續在這土地揮灑。

第三名|李青曄_馬偕醫學院

不公由人而起,應由人而終~致《沉默呼聲》

如果失去自由,那人還剩下什麼?人大概會窒息。我想王博宇也是這麼想的。他是那個年代的大學生,是自由慣了的人,於是在被鎖上鐐銬、捂上嘴的時候,像平時沒有感覺自己呼吸的人被掐住脖子時會為求生奮力抵抗那樣,不斷抗爭到最後。

在電影前段,我最能共情掙扎的人是董軍。他身處英雄周遭,但心態尚未蛻變,不過是尋常學生──會為了補助款想改動數據,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他不理解女友的熱愛,卻為了和她待在一起,同她一起參加活動……是故當老教授和黨站在他的對立面,讓他簽那份王博宇口中「一句真話都沒有的」的保證書時,他大概沒能想太多,但走出辦公室與博宇四目相對時只能心虛地移開。倘若董軍從此與他們切割,那我唾棄他到尾聲也不難過,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英雄,但他偏在老師痛心的目光裡拋下寫著指控王博宇不是的字條,投身協助好友,甚至為此送命,這使我由衷嘆息。而隨劇情進入中段,我是更敬佩郭霞的。誰想得到僅是為所愛發聲,卻會落入牢獄、棍棒加身。在被刑求後不得不說出好友名字而陷入痛苦時,我都不禁想說:「沒事的,不會有人怪你的。」郭霞算是王博宇的靈魂伴侶吧,王博宇在董軍死後是想退的吧,這場與政府的抗爭使他失去摯友至親,人生走到這彷彿全無意義。可是郭霞說:「董軍至死都沒有說出你和我。」如果這時王博宇退卻,董軍才是死得毫無意義。正是她的鼓勵,王博宇才能走下去,她勢必也是這樣告訴自己,才能勇敢用真名受訪,並拒絕庇護。丹尼爾作為記者,當年因報導六四引發當局不滿,受助方得進入中國,步步皆險,本該明哲保身,卻又為「真相」二字奮不顧身,就算最後狼狽不堪也絕不後悔。正因所有人都掙扎著想撞出一條路來,才格外令人動容。我想老師就是一例──當年參與六四活動的兒子和學生的樣子似乎重合,義憤填膺又意氣風發,深信自己能改變世界。當年沒能救下兒子,當然格外希望愛徒別步後塵,但王博宇是攔不住的。直到他被捕入獄,老師終於明白,明白就算流血也不能嚇阻他們這樣的人,所以為他上書,縱然這紙可能讓他終老不得安寧,但看桌上照片,我想,他並不在意。

楊書記在電影中幾乎代表了所有的反義詞,他視民眾為螻蟻,用生命做為假新聞的籌碼,鐵石心腸和王博宇形成極大反差。他不屑王博宇的所作所為,並堅信自己所做皆為黨,但卻沒有想到黨將他棄如敝屣。他視作珍寶的那塊錶最終在被捕時落地,我有兩種不同的解讀:一是非常直觀的,名利終化為塵土;又或者錶代表的是他心中的黨,他不會繼續守護它了。

《沉默呼聲》是小蝦米的電影,王博宇是沒有動員全國能力的學生、丹尼爾是被監控的外國記者、協助丹尼爾脫身的都是普通人,與他們站在對立面的是國家、是政府,這使得一切抗爭看起來都像是螳臂擋車一樣,正是縱然這樣也不肯退的精神才格外令人感動。倘若有一天紅色勢力穿過海峽,扼住多數人的咽喉使得抗爭被消音,願我也能像王博宇那樣,望我的微弱吶喊在人心裡揚起一點波紋──我擁有自由的靈魂,所念、所想、所說是無人可左右的。

Scroll to Top